<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

心臟病發後罹癌風險為何較高?以色列科學家找到答案

Original source (on modern site) | Article images: [1] [2]

心臟病是國人第二大死因,僅次癌症,研究更發現,心臟病發救回一命後,罹癌風險卻會增高,但原因始終是謎。最近以色列科學家發現,損傷心臟細胞會大量釋放微小細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能幫助心臟修復,卻會助長癌細胞生長。結果刊登於知名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

研究員和臨床醫生長期觀察到心臟病患罹癌風險也更大。有研究顯示,心臟病發者,罹癌風險大增超過七倍。科學家試圖了解兩者的因果關係,有些研究說可能與心臟病導致發炎程度增加和荷爾蒙平衡變化有關,但多半是觀察性研究,無法提出確切因果關係證據。

台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科學家認為,幾種荷爾蒙及發炎因子應不足以導致顯著因果關係,轉而研究 sEV 的可能性,因這微小囊泡含數千種生物分子,舉凡蛋白質、細胞激素、脂肪及 RNA 等皆在其中,可謂無所不包。

用藥物修復心臟損傷也有副作用

團隊分析心臟病發後心臟細胞分泌的 sEV 後發現,含更多促進癌細胞生長的細胞激素、蛋白質及微小 RNA(microRNA),sEV 促進肺癌及大腸癌細胞生長作用更為明顯,黑色素細胞瘤及三陰性乳癌癌細胞較不受影響。將 sEV 注射長腫瘤的小鼠會使腫瘤惡化,相反的,以藥物處理抑制心臟病發後 sEV 分泌,可阻擋心臟病發對惡化腫瘤的促進作用。

然而減少 sEV 分泌雖有效抑制癌症惡化,卻會影響心臟修復。團隊嘗試各種策略:以藥物治療患者心臟損傷,分泌較少 sEV。實驗小鼠心臟衰竭初期就以藥物(spironolactone)給予治療,心臟分泌的 sEV 減少 30%,腫瘤生長也明顯受阻。

雖然 spironolactone 效果令人鼓舞,研究員對臨床使用藥物的可行性持保留態度,因會造成乳房增生副作用,是雄激素和雌激素失衡引起男性乳房增生症狀。無論如何,領導研究的 Jonathan Leor 教授表示,完全了解 sEVs 與腫瘤關係前,人們應養成良好運動和飲食習慣,可預防心臟病發,還能避免罹癌風險。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