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

樂觀有助長壽 我能學會樂觀嗎? | 世界新聞網

Original source (on modern site) | Article images: [1]

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古賀林(Hayami Koga,圖)表示,樂觀一般被定義為「期待有好事發生,或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因為個人可以掌控重要事物的結果」。美聯社

樂觀雖無法治百病,但數十年來有大量研究顯示,積極的人生觀確實與良好的健康有關。

美聯社報導,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古賀林(Hayami Koga)表示,樂觀一般被定義為「期待有好事發生,或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因為個人可以掌控重要事物的結果」。

古賀林是2022年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該研究發現樂觀與壽命延長、活過90歲的機率增加大有關係。今年5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的另一項針對5930名停經婦女進行為期6年的研究中,她與團隊發現,樂觀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普遍都能保持較好的身體機能。

古賀林表示,樂觀的人更有可能活得更健康,有更健康的生活習慣、吃得更健康、更經常運動。

我能學會樂觀嗎?

紐約大學精神病學臨床助理教授、「實用樂觀主義」(Practical Optimism)一書作者蘇·巴爾馬(Sue Varma)指出,有些人生來就比較樂觀,但這是可以學習的。她說,學會樂觀,可以提高生活滿意度、減輕焦慮;即使天生不具備凡事往好處想的樂觀性格,也可以學習一些技巧。

她表示,首先要注意自己如何面對不確定的事,是傾向於擔心,還是會預設最壞情況?她建議,嘗試以客觀的方式換個想法:還有一線希望嗎?這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需要接受的事實?巴爾馬的論述是建立在「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研究基礎上。

試著設想最好的結果,以及一步步實現目標的途徑;巴爾馬會要求她的客戶詳細描述解決問題的途徑,並鼓勵他們沈浸在日後成功的喜悅中。她說,這樣就是以事情已順利解決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天與生活,會感覺更主動、更積極、更有韌性,更經得起挫折與考驗。

找到努力目標也有幫助,當志工會有所收穫,但對於騰不出時間的人,巴爾馬建議嘗試調整工作中的角色,使之更符合個人興趣;最簡單的方法是,當個愛熱鬧的人,邀同事一起出遊。或是嘗試擁有一項技能,無論是運動、樂器、語言還是編織、下棋等嗜好,都能防止陷入負面情緒與思考。

巴爾馬指出,即使採取了這些方法與其他干預措施,要改變心態也非易事,但只要去做就會有幫助。她說,這是一套方法,也是一種心態,必須每天在腦中反覆練習。

哈佛大學 紐約大學

下一則

如何避免電費隨氣溫升高 能源公司執行長教你

<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