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

歐盟大選後 對台維持「愛你在心口難開」 | 國際 | 中央社 CNA

Original source (on modern site) | Article images: [1]

一位高階外交官曾向記者比喻,對台灣來說,美國就像熟悉的朋友,而與歐洲聯盟(EU)的交情則在近年開始明顯加溫,但就像麵包剛送進烤箱,還在慢慢膨脹中。

不過,隨著6月上旬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改選,主導歐盟行政的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也將在下半年換屆,台歐烤箱的溫度將會如何變化?

大選前的5月間,歐盟對外事務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美國受訪被問到台海可能爆發衝突時,他未正面回答,反而有點跳躍地說,「我們既定的立場是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而且我們未來也不會。中國只有一個,這意味我們將不會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

歐美政府通常不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定義多作解釋,以保留戰略模糊空間,並避免為北京「一個中國原則」(延伸指台灣是其一部分)背書,但波瑞爾這段再三強調的話,究竟是他多嘴「自走砲」,還是歐盟有意在台灣520總統就職前夕出言提醒?

記者詢問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歐盟機構官網可找到的「一中政策」相關文句都沒有「不承認台灣國家地位」,如今是否打算列為正式定義?波瑞爾那段話代表他自己或歐盟?

歐盟以一位匿名發言人代表回應,強調歐盟對台政策和「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並重述一貫闡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同時在無需外交承認下,追求與台灣在廣泛領域的友好關係及密切合作。記者再問,今年1月13日台灣總統選舉開票、確定當選人的那晚,歐盟立即發聲明恭賀台灣順利完成選舉,那我們該怎麼理解歐盟是在恭喜台灣選什麼呢?

歐盟發言人表示:「我們與台灣在廣泛領域議題的對話和合作越來越密切,這是因為我們非常尊重台灣的統治體系。它是一個基於民主、法治和人權的體系。在許多方面,歐盟與台灣理念相近。簡單來說,即便缺乏外交承認,我們確確實實與台灣交往。」

這麼拐彎抹角的答覆,非常合乎歐盟風格。一個對照更能凸顯歐盟的有口難言。

520就職典禮那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署名發布聲明,第一句就寫「美國恭賀賴清德就任台灣第5位以民主方式選出的總統。」

相對的,親自出席就職典禮的歐盟駐台代表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 則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自己「榮幸參與賴清德就職典禮」,連職稱的禮貌都省了。

歐盟對台灣總是「好話說一半」,對中國則經常「壞話不點名」。例如過去兩年歐盟執委會在經濟安全戰略下的連串供應鏈及關鍵原料自主政策,或是避免高科技洩漏、遏阻經濟脅迫,其實中國都是主要對象,但官員在宣布政策時經常避免提及中國、強調「沒有針對性」。

雖然歐盟行事有必須顧及27個成員國的結構性限制,其中許多國家自是對中國有赤裸裸的利益考量,但對台灣,卻有一個十分荒謬的「情結」來自地中海小島國賽普勒斯(Cyprus)。

賽普勒斯當局與北方土耳其扶植的分離政權糾葛數十年,北賽普勒斯受到聯合國、歐盟等禁運抵制,情況與台海兩岸顯然不同。「南華早報」記者伯明罕(Finbarr Birmingham)在不久前的報導抽絲剝繭,發現癥結來自2011年土耳其駐歐盟大使在倡議解開北賽禁運時,舉台灣為例,「就像台灣模式,一種貿易關係」。

不料從此「台灣」兩字成為賽普勒斯政府的心魔,只要歐盟想推進與台灣的關係,賽國就成為歐盟對外政策須取得一致同意的阻礙。賽國只接受在中國議題架構下討論台灣,甚至最好歐盟都別談台灣。

伯明罕指出,其他歐盟國家,包括美國,都曾試圖化解賽普勒斯對台灣的抵制,甚至建議賽國外交官在歐盟討論台灣時離席迴避就好,但都無效。

一個小賽國的無理取鬧,就能在歐盟死死卡住台灣,如今歐洲議會選舉改變政治光譜,極右派勢力大增,由於先前比利時、德國都爆出極右政客被中國滲透、收買事件,雖然歐盟各國極左、極右政黨裡有親中也有反中,並非一面倒,但過去5年歐洲議會高度挺台聲浪會否轉弱,值得留意。

在兩岸間,歐盟靈魂偏向台灣,荷包面向中國;喜好接近台灣,疑懼來自中國。然而在國際政治上,花最多力氣處理的就是利與懼,所以未來歐盟仍會與台灣「搞曖昧」,「愛你在心口難開」。

比較明確的是,經常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是「朋友」、每次被問到中國暗地援助俄羅斯武器時也常以「中國說他們沒有」來搪塞的波瑞爾,即將卸任,以後不太需要再把他的話當一回事了。(編輯:田瑞華/陳慧萍)11306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