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

潔淨能源解方 中山大學碳權中心談綠氫應用

Original source (on modern site) | Article images: [1] [2]

2024-06-11 上午 09:23 媒體中心/綜合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臺灣碳權交易所、臺灣證券交易所共同開設淨零碳管理系列課程。照:中山大學提供

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調適氣候變遷、減緩地球暖化,成為各國在面對氣候危機衝擊威脅時,積極尋找「淨零排放」技術的解方。為了協助企業於碳盤查後擬定淨零排放策略,拓展企業零碳技術潔淨能源發展視野,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臺灣碳權交易所、臺灣證券交易所共同開設淨零碳管理系列課程,針對零碳未來科技,邀請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中山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陳軍互,分享當今氫能發展進程與技術開發應用課題,帶領產學界深入了解綠氫潔淨能源最新科技趨勢。

陳軍互以「綠氫的低成本取得與循環運用」為題,首先說明氫氣對未來潔淨能源發展的重要性。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預測,2050年全球潔淨氫氣需求量將超過3.9億公噸。儘管氫氣需借助人為提供能量而生成電力或熱能,卻可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且氫能來源取之不盡、不需仰賴進口、不受環境限制、氫能生成不會造成環境汙染、具有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高等眾多優點。此外,在儲能效率上,也較電池具有續航力強、佔地小、補充快與保存久的特色。因此,在臺灣淨零排放路徑上,氫能扮演非常關鍵角色,更是能源轉型的十二項關鍵戰略之一。

陳軍互進一步指出,氫氣依生產技術製程的不同,可劃分灰氫、藍氫、綠氫與粉紅氫之四種顏色,其中以綠氫於減少碳足跡上最具果效。綠氫製造過程中,若無綠電將難有綠氫生成,因此臺灣綠電的發展對氫能至關重要。臺灣四面環海擁有地域優勢,活用海水電解產生綠氫具有極大益處。由於海水電解技術,具有不會與民競爭淡水,且能借助燃料電池讓氫氣形成二次淡水、彌補臺灣缺水問題等許多優勢,但唯獨目前製造成本價格偏高,主要受電力、貴金屬催化劑與分隔膜等浮動成本變動影響。陳軍互為與會者一一說明氫能、海水製氫常見疑惑和技術進展,並肯定利用氫循環取代碳循環之綠氫潔淨能源發展,不僅助力國家達成 2050淨零排放目標,更能有機會讓二氧化碳成為碳貨幣,開啟「氫能零碳新時代」之潔淨能源解方。

中山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陳軍互,分享當今氫能發展進程與技術開發應用課題。照: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臺灣碳權交易所和臺灣證券交易所於2024上半年開設淨零碳管理系列課程,未來將持續因應全球永續浪潮,針對企業需求規劃課程,協助產業淨零轉型並汲取最新、最專業的零碳知識。

 

中山大學陳軍互碳權中心永續淨零碳

<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