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

謝錦芳專欄:米勒的預言-風傳媒

Original source (on modern site) | Article images: [1] [2]

為發展最先進的半導體尖端產品,各國政府分別砸大錢扶植打造本土半導體產業鏈,中國於5月底成立國家大基金三期,中國財政部為最大股東,註冊資本額約人民幣3440億元(新台幣1.5兆元),規模比先前的一、二期加總還大。究竟政府砸大錢補貼,能發揮多大功效,引發注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半導體的發展影響範圍從國防、軍事、經濟、科技、教育到民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忽視。如果將中國大基金三期與前面一、二期的規模加總,遠遠超過近期美國、歐盟對半導體產業的補助。

美國自前總統川普到現任拜登總統,對於圍堵中國半導體產業不遺餘力,短期內或許延緩中國取得尖端設備、發展尖端半導體產品,但是無礙於中國發展次一代先進製程產品。

次一代先進製程晶片 估中國市占率將達4成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企圖圍堵中國發展最尖端的半導體,但不妨礙中國發展較不那麼先進的半導體產品,這些晶片用於汽車、電視、恆溫器、電冰箱等。美國禁止最先進的晶片與半導體設備出口到中國,使得中國半導體廠逐漸掌握了次一代先進製程的晶片市場。

全球規劃中用於生產成熟晶片的半導體產能,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依據TrendForce預估,中國對次一代先進製程晶片全球市占率將從31%(2023年)成長至39%(2027年),非常可觀。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曾爆發晶片荒,從美國、德國到日本的汽車產業全因為缺乏車用晶片而使得生產線停擺,損失慘重。當時所缺的車用晶片屬於成熟製程晶片,而非最尖端製程晶片。

中國對次一代先進製程半導體的市占率大幅成長,對西方陣營帶來警訊。《經濟學人》指出,西方半導體公司負責人私下抱怨中國半導體產能一旦過剩,恐導致價格下跌壓力。近期中國最大半導體廠已向投資人提出警訊,在產業激烈的競爭下,未來可能導致價格下跌。

自從美國對出口中國的半導體設備、技術與產品採取嚴格的管制,中國對國內採購半導體設備的比重也上升。《經濟學人》指出,中國的半導體廠向國內採購半導體設備的比重預估從2019年的4%增加至14%,這些半導體設備製程主要用於生產成熟晶片,未來這項比重還會增加。

米勒:次一代先進製程產品 中國市占率將居冠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去年初接受《風傳媒》訪談時曾指出,半導體界人士透露,中國未來可能在半導體次一代先進製程產品取得全球最大市占率。他表示,「大家把焦點放在研發最尖端半導體與高階晶片製程,但我同時擔心半導體次一代先進製程產品 (lagging edge technology),中國一直在發展這個部分,集中力量提高生產效率,中國未來可能在半導體次一代先進製程產品取得全球最大市占率,這個市場非常賺錢,這是台灣可能面對的挑戰。」

NVIDIA推出超級晶片,帶動生成式AI革命。(攝影/郭家宏)

然而,面對中國引發的新一波殺價競爭,AI產業革命將為台灣帶來更大的商機。台北電腦展(Computex 2024)期間,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宣布持續投資台灣,主要因為台積電超讚,輝達與台積電合作逾25年,產生最佳默契,未來將與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合作,全力推動生成式AI的革命,這個由AI引爆的產業革命所帶來的商機,將超過以往的總和。

米勒的預言,很快就會實現。不過,誠如黃仁勳所言,面對AI掀起的產業革命浪潮,台灣就在中心位置,必須好好把握,掌握先機,積極開發高附加價值的先進產品,避免陷入低價傾銷的輪迴。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 Back to 68k.news TW front page